某天,唐文宗在思政殿上朝,突然问正在值班的大学士周墀:“爱卿,你觉得朕可以和哪位前代帝王相比呢?”
这种问题,哪有那么简单的答案,周墀急忙想了想,便脱口而出:“陛下乃尧舜之主也。”意思是唐文宗是像尧、舜那样的圣君。
然而,唐文宗苦笑着摇了摇头,说:“朕哪敢和尧舜相提并论,朕的意思是,朕和周赧王、汉献帝比如何?” 周赧王是周朝最后一任君主,汉献帝是东汉末代皇帝,唐文宗竟然将自己和这两位亡国之君相比,这难道不是对大唐的诅咒吗?
周墀吓得急忙跪下:“他们不过是受制于强敌,怎么能和陛下的圣德相比?”
唐文宗伤感地说:“他们虽然败给了外敌,而我却被自己的家奴控制。可见,我的境况甚至还不如他们。” 说罢,唐文宗和周墀彼此对望,泪水不禁涟涟,感伤满怀。从那以后,唐文宗再也没有上过朝,直到三年后因抑郁而早逝,享年仅31岁。
展开剩余85%谁能想到,帝国的皇帝居然会被家奴所控制?这位家奴便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“牛宦”——仇士良。此人一生残暴,杀过两位王,四位宰相,滥用权力长达二十多年,几乎是大唐的无冕之王。
那么,为什么一个宦官可以凌驾于皇帝之上,控制国家政权呢?这一切得从仇士良的崛起和“甘露之变”说起。
仇士良起初只是个不起眼的中等级别宦官,十六岁才净身入宫,一直混到了五十多岁才逐渐崭露头角。仇士良的崛起与一个人的影响密切相关——当时的宦官头目王守澄,神策军中尉,扶持唐文宗登上帝位,主宰朝政多年。
但仇士良的崛起并非完全得益于王守澄的提携,事实上,两人早有嫌隙。唐文宗虽然被王守澄推举为皇帝,却并不喜爱王守澄,最终在宰相李训等人的支持下,仇士良取代了王守澄的神策军中尉职务。失去兵权的王守澄迅速失势,最终被唐文宗毒死,而仇士良则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宦官界的头号人物。
但唐文宗并不满足于除掉王守澄,决定效仿东汉的失败经验,整肃宦官势力。于是,在李训、郑众等人的策划下,一场震动帝国的大变革悄然展开。
某日,唐文宗正在朝堂上,左金吾将军韩约突然上报,称左金吾卫的石榴树上降下了“甘露”。这种“甘露”可是千年难遇的祥瑞,比龙还稀有,唐文宗立刻兴奋不已,准备亲自前去查看。
但李训却冷静地提醒他,这种“甘露”常常是传言误传,建议先派仇士良去验证一番,避免弄巧成拙。唐文宗听从了李训的建议,于是仇士良带领一队随从前往左金吾卫。
唐朝的皇宫可不像普通百姓的宅子,四处辽阔,动辄数十里的距离,走一趟非常不便。于是,唐文宗决定等仇士良回来后再动身,便暂时前往含元殿待命。
然而,当仇士良赶到左金吾卫时,他发现韩约的行为非常可疑。韩约满脸虚汗,神情紧张,似乎在掩饰什么。仇士良感到不安,便停下脚步,偷偷观察。这时,一阵风吹来,帘幕被掀开,露出一排武士的脚。原来,韩约早已在此布置好几百名士兵,准备将仇士良除掉。
仇士良当机立断,迅速转身逃跑。逃跑过程中,他的呼喊引发了神策军的警觉,冲突瞬间爆发。仇士良一路疾走,赶到含元殿,抢先拦住唐文宗的软轿,将其塞进软轿后迅速离开。唐文宗虽然震惊,但没有反抗。
李训看到局势急转直下,急忙想要拦住软轿,却被唐文宗制止,这才导致了他最终失败。神策军的力量远超金吾卫,最终仇士良成功掌控了局势,展开了血腥清洗。包括李训在内的四大宰相被杀,宫中的官员、士兵死伤无数,整座长安城也在暴力中震动。
这一事件便是历史上著名的“甘露之变”,它不仅导致了唐文宗的失势,也使得仇士良获得了空前的权力。尽管唐文宗仍是皇帝,实际的政治权力已经完全落入了仇士良的手中。唐文宗的悲哀言辞便是对这一现状的真实写照。
五年后,唐文宗因抑郁症死于非命,而在仇士良的操控下,唐文宗的弟弟唐武宗继位。仇士良的权势愈加膨胀,他继续行凶,甚至杀害了杨贤妃、安王李溶、陈王李成美等人,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。
然而,唐武宗并不甘心被宦官操控,任命了李德裕为宰相,共同与仇士良抗衡。两年后,唐武宗终于下令解除仇士良的职务,并将其调任内侍监。仇士良意识到自己的政治地位不保,便在次年病退,不久后去世。
故事讲到这里,或许你会感到其中有些不合逻辑的地方。我个人认为,关于“甘露之变”的历史记载其实存在不少漏洞,甚至可以说很多内容被误传。唐文宗并非“傀儡”,他和仇士良之间其实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微妙关系。事实证明,唐文宗并未参与所谓的“甘露之变”,他反而是受害者之一。而仇士良也不可能如传言所说,完全控制了唐文宗的命运。
发布于:天津市涨8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